廈門市園林植物園地處經濟特區,緊鄰市中心,交通便捷,區位環境優越,地處南亞熱帶海島,夏無酷暑,冬不嚴寒,氣候宜人,園內山巒起伏,無山不巖,奇巖趣石遍布,溝壑縱橫,山巖景觀獨特,除眾多摩崖石刻,另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多處,歷史悠久,依托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建園以來,在大力薈集植物品種的同時,精心營造專類園,使新的人文景觀與舊有景觀交融,風景資源豐富和景觀類型之多為國內其他植物園所罕見,已成為國內頗具特色、影響廣泛的園林植物園。近十年來,年入園游客量均達百萬人次以上,國家主要領導人及不少國外政界要人曾來園視察、游覽,有的還在園內植樹紀念。
松杉園位于萬石湖西邊,園內有小池一口,池邊有松鶴亭,亭的對面有一塊巖石刻著"松鶴園"三字,池中有五只仿真白鶴,有的展翅欲飛,有的停立水中觀望,有的覓食池中,有的休息,各種形態都很逼真。園內種植的松、杉、柏、檜等七八十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古代孑遺植物,水杉、銀杏,這是200萬年前冰川年代遺留下來的稀貴的樹種,被人們稱為"活化石"。此外,還有世界四大觀賞樹,即中國金錢松、日本金松、南洋杉、意大利柱柏。這幾種樹,樹姿優美,百看不厭,被稱為風景樹。松杉園后面還有前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贈送的"世界爺",紅杉以及智利南洋杉等。
棕櫚園位在萬石湖上方,因種棕櫚而命名,也稱棕櫚島。此處有六七十種外來喬木。其中有"林中美人"檸檬桉、魚尾葵、蒲葵、意大利棕、西印度箬棕、大王椰子、"世界油王"油棕、印尼糖棕等,這些棕櫚,不僅美化環境,供人觀賞,而且其中不少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廈門園林植物園仙人掌世界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栽培各類沙生植物32科1200余種?,F為中國最大的仙人掌園,分室外展區和展覽溫室兩大部分。室外展區有形如巨瓶的瓶干樹、高大雄偉的武倫柱,還有三角大戟、露兜樹等,室外大規模種植、展示仙人掌植物在中國還是第一次。展覽溫室里各種仙人掌植物爭奇斗艷:這里有國內自行栽培的最大金琥王,有罕見的金刺般若、霸王樹、龜紋木棉,還有南非引種的生石花、棒葉花等多肉植物。
裸子植物多為喬木,少灌木和藤本,多常綠,稀落葉。木質部多由管胞組成,韌皮部無伴胞。葉針形、條或鱗形,少為闊葉狀。孢子葉球常單性,小孢子葉聚生成小孢子球(雄球花);大孢子葉叢生或聚生成大孢子葉球(雌球花),胚珠裸露在大孢子葉上。
實為構成廈門島主林的山脈,因巖奇石怪、千姿百態而得名。廈門園林植物園處于其中,占據萬石山最大最秀美之區域,因而又稱萬石植物園。景區以山巖景觀和亞熱帶植物景觀為主。廈門名景中“天界曉鐘”、“萬笏朝天”、“中巖玉笏”、“太平石笑”、“高讀琴洞”等均在于此。植物園的各個景點內大多別有洞天,如百花廳的鯉魚洞,海會橋下的“小桃源”石室洞天,新碑林中大大小小的奇洞異石等。
萬石湖原為萬石巖水庫,建于1952年,當年為戰備水庫。園中兩大水系水磨坑溪和樵溪匯流于湖。北側松杉園、竹徑,南側為南洋杉草坪,東側為棕櫚島、百花廳,西側大壩上成排種植著原產美洲極具南國風韻的華盛頓棕,湖光倒影。
天界寺后有一天然巖洞,洞中有石刻,為清乾隆時期黃日紀所題。洞的兩頭貫通,天風颯颯,聲應洞中,山鳴谷應嘯聲不絕,故名“長嘯洞”。此處鐫刻有明代抗倭諸將的唱和詩,詩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界寺腳下有一洞,洞內有一井,洞中有泉水涌出,水質甘洌,可以釀酒,所以又稱“醴泉”,洞也稱“醴泉洞”,洞里供奉九位神仙。
天界寺是明末清初月松和尚募建的,供奉觀音菩薩和仙翁,大殿的楹聯:“遍布慈云求大士,回生妙術托仙翁”即可見。以前這里的和尚每天清晨要敲鐘下,以解“一百零八煩惱之夢”。天界寺居高臨下,鐘聲特別悠揚,“天界曉鐘”也就成為廈門舊“小八景”中的一景,也是廈門新二十名景中的一景。
新碑林位于太平山西北坡,這里的巖石大都被風化為球狀。1982年開始,廈門植物園廣求海內外書法名家、詩人的墨寶佳作,陸續征得名家力作1988年則利用該片自然山巖,挑選部分作品鐫刻于各巨石上,十多年來,陸續鐫刻題詠百余幅,今已初具規模。
1、乘87、B3路公交車,植物園站下車。
2、乘3路、17路、19路、21路、32路、139路、659路、857路公交車,一中站下車步行300米。
乘地鐵1號線,中山公園站下車。
廈門園林植物園地處廈門市中心,背靠五老峰南普陀寺、廈門大學,緊鄰中山路商圈,占地4.93平方公里。距中山路約1公里;距輪渡碼頭約2公里;距廈門火車站約3公里;距高崎機場約15公里。
廈門園林植物園的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21.2℃,最低氣溫月(2月)平均溫度12℃以上,最熱月(7~8月)平均溫度28℃,沒有氣溫上的冬季。年降雨量約1513厘米,多集中在春夏之交的3~6月份,7~9月份時有臺風,年平均濕度在為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