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鎮賚縣境內,面積14.4萬公頃,1981年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由于莫莫格自然保護區具有物種珍稀瀕危性、生物多樣性、物種代表性、生境原始的重要性等多種顯著特征,引起了國際、國內各類保護組織的極大關注。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典型的濕地類型保護區,也是中國東北部水鳥的主要遷徙途經地。由于這塊濕地的重要價值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珍禽的廣泛分布,引起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林業保護部門的高度重視,并于1981年正式批復建立了莫莫格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有600種,魚類52種,兩棲類6種,爬行類8種,鳥類298種。屬國家Ⅰ級保護鳥類有白鶴、丹頂鶴、白頭鶴、東方白鸛、黑鸛、大鴇、金雕、虎頭海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10種,Ⅱ級保護鳥類有白枕鶴、蓑羽鶴、灰鶴、大天鵝、小天鵝、鴛鴦等42種。按照國際重要濕地基于水禽的標準,莫莫格保護區有白鶴等13種水鳥。
保護區內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據初步統計,種子植物約有600種,其中經濟藥用植物有361種,分屬于77科中。
全世界有鶴類15種,保護區有6種,分別為白鶴、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蓑羽鶴,其中丹頂鶴、蓑羽鶴、白枕鶴在本區繁殖。白鶴屬鶴類之中的優勢種,在此遷徙數量達550多只,停歇時間約70天左右。保護區有鸛類兩種,即東方白鸛和黑鸛。莫莫格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多樣,其中,兩棲類有1目3科6種。爬行類有2目4科8種。魚類有4目11科52種。獸類有4目11科29種。鳥類有298種,分屬于17目50科,其中雀形目126種,非雀形目鳥類172種,非雀形目鳥類占全區鳥類的57.72%,其中濕地水鳥120種。
該區生態景觀分為江河湖泊水域濕地、苔草小葉章濕地、蘆葦沼澤濕地、堿蓬堿草濕地。在14.4萬公頃保護面積中,水域2.67萬公頃,蘆葦苔草沼澤7.73萬公頃,草原1.5萬公頃,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1.16萬公頃,其它用地1.34萬公頃。濕地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百公之八十以上,為在吉林省最大的濕地類型保留地。
成人票:40元
在白城市火車站旁的白城客運站乘坐小巴士到莫莫格國家自然保護區即可。
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西部,鎮賚縣境內,是典型的濕地類型保護區,也是中國候鳥東部遷徙區北部水鳥的主要遷徙途徑地。其地理坐標為北緯45°42′25″-46°18′0″,東經123°27′0″-124°4′33.7″??偯娣e144000公頃,東與黑龍江省杜爾伯特、泰來縣隔嫩江相望;南以洮兒河為界,與吉林省大安市相鄰;西北和本縣的丹岱、五棵樹、哈土氣、東屏、岔臺鄉的部分地域接壤。
植被類型大致可劃分為:湖泊植被、沼澤植被、草原植被、固定沙丘植被、人工林植被及農田植被。植被主要以小葉樟為主,混有多種苔草、燈心草、澤瀉、慈茹、水木賊等;蘆葦沼澤植被以蘆葦為主,混有水蔥、三棱蔗草、燈心鹿草、香蒲、狹葉香蒲、酸模葉蓼植物。
保護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為:春旱風大,夏熱多雨、秋燥涼爽、冬寒雪少。平均溫度4.2華氏攝氏度。太陽輻射處均總量為124.71千卡每平方米。初霜期平均為9月25日左右,終霜期平均為5月10日,全年無霜期為137天。
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嫩江流經東區111.5公里,流域面積3萬余公頃,年平均流量647.36立方米/SEC,洮兒河流經東區60公里,流域面積7萬余公頃,年平流量14.47立方米/SEC,東區尚有兩條季節河,即二龍濤河、呵爾達河,分別注入洮兒河與嫩江。該區年降水量為391.8厘米。
土壤可分為7個土類17個亞類。沿江、河地區的草甸土,黑鈣土和沖積土為主要土類,中部及中西部則分布為淡黑鈣土、風沙土。
莫莫格保護區地質上屬松遼沉降帶的北段,呈現出嫩江及其支流沖積、洪積低平原地貌。該區西北高,東南低,區內地勢平坦,相對高差2-10m,一般坡度為50,大坡度150。
1981年3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81]27號文件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4年,被國家環??偩至腥胫袊谝慌鷿竦孛?。
1997年12月8日,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1年1月18日,國家林業局批復了《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
2001年11月13日,吉林省人民政府第136次專題會議,研究了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和濕地保護問題。
2002年3月1日,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隸屬于吉林省林業廳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按相當于處級規格待遇,列事業編制53名,財政全額撥款”。
2013年10月,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