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是新中國第一所郵電高等學府,是教育部直屬、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一所以信息科技為特色、工學門類為主體、工管文理交叉融合的研究型大學,是我國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學校創辦于1955年,初名為北京郵電學院;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64所重點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為北京郵電大學;1998年入選全國首批“211工程”建設高校;2011年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2017年、2022年均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信息網絡科學與技術”和“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安全”兩個學科群入選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截至2023年5月,學校所在地北京,有海淀校區、昌平校區。設有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現代郵政學院(自動化學院)、集成電路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理學院、未來學院、人文學院、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學院、應急管理學院、網絡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瑪麗女王海南學院、體育部等18個教學單位,并設有研究生院。
截至2023年5月,學校學科涵蓋了理學、工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9大學科門類。面向技術創新帶來的科學研究范式、學科發展模式和智能技術方式的深刻變革,學校積極探索需求導向下的知識體系重組和學科交叉實踐下的學科體系重構,將跨學科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率先提出并打造“雁陣式”行業特色院校學科體系,大力加強“信息網絡科學與技術”和“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安全”兩個學科群建設,持續推進數字化學科固本強基、學科數字化交叉賦能融合發展,不斷厚積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與底氣。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類學科,其中信息與通信工程為A+學科。目前,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包括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含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2類。擁有本科專業5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1個,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16個)。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
學校名稱 | 省份 | 科類 | 年份 | 錄取批次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線 | 專業組 | 選科要求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59/1944 | 425 | (03) | 物理必選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45/3241 | 425 | (02) | 物理必選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34/4400 | 425 | (01) | 不限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宏福校區中外合作 | 624/5530 | 425 | (01) | 物理必選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宏福校區中外合作 | 618/6248 | 425 | (02) | 物理必選 |
北京郵電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類 | 688/- | 463 | (3) | 物理必選 |
北京郵電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類 | 667/2606 | 463 | (2) | 物理必選 |
北京郵電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類 | 656/4026 | 463 | (1) | 不限 |
北京郵電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宏福校區中外合作 | 651/4761 | 463 | (1) | 物理必選 |
北京郵電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宏福校區中外合作 | 644/5858 | 463 | (2) | 物理必選 |
北京郵電大學 | 河北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25/3338 | 430 | ||
北京郵電大學 | 河北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B段 | 國家專項計劃 | 614/5569 | 430 | ||
北京郵電大學 | 河北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批 | 宏福校區中外合作 | 587/15439 | 430 | ||
北京郵電大學 | 河北省 | 歷史類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07/1512 | 443 | ||
北京郵電大學 | 山西省 | 理科 | 2022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類 | 602/2464 | 498 | ||
北京郵電大學 | 山西省 | 理科 | 2022 | 本科一批A段 | 宏福校區 | 570/7421 | 498 | ||
北京郵電大學 | 山西省 | 文科 | 2022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類 | 564/1292 | 517 | ||
北京郵電大學 | 內蒙古 | 理科 | 2022 | 本科一批 | 普通類 | 549/5646 | 427 | ||
北京郵電大學 | 內蒙古 | 理科 | 2022 | 本科提前批A段 | 高校專項計劃 | 580/2638 | - | ||
北京郵電大學 | 內蒙古 | 理科 | 2022 | 本科提前批B段 | 國家專項計劃 | 549/5646 | - | ||
北京郵電大學 | 內蒙古 | 理科 | 2022 | 本科一批B段 | 少數民族預科班 | 548/5754 | 427 | ||
北京郵電大學 | 遼寧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39/2318 | 362 |
北京郵電大學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本科生招生工作,保證本科生招生工作正常順利進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關規定,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北京郵電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為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和 “雙一流”建設高校,培養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內的各類高級專門人才。普通本科生在規定的年限內達到所學專業畢業要求者,頒發學校名稱為“北京郵電大學”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證書;獲得畢業證書且符合國家和學校學位授予有關規定者,頒發北京郵電大學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學士學位證書。
第三條 ?學校本科辦學地點有西土城路校區、沙河校區和海南校區:西土城路校區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10號;沙河校區位于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海南校區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
2023級學生各專業(類)辦學地點如下:
電子信息類(元班)、計算機類(元班)、通信工程(大類招生)、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軟件工程、人工智能(大類招生)、金融科技、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工商管理類、電信工程及管理(中外合作辦學)、物聯網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電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辦學)、智能科學與技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辦學地點為一年級在沙河校區,二、三、四年級將根據學校規劃安排在沙河校區或西土城路校區;
網絡空間安全(大類招生)、自動化類(智能機器人與智慧物流)、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商務智能與智慧供應鏈)、理科試驗班(信息科學)、英語、法學、智能交互設計、數字媒體技術、網絡與新媒體、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辦學地點在沙河校區;
信息與計算科學(中外合作辦學)、數字媒體技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辦學地點在海南校區。
第二章 ?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四條 ?招生錄取工作在教育部統一領導下,按照“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要求,在各省級招生委員會組織下進行。
第五條 ?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成立由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的本科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校的本科招生工作。本科招生委員會在學校本科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對本科招生工作的重要環節進行監督和決策。招生辦公室作為常設機構,協調處理本科招生日常事務。
第六條 ?招生辦公室根據需要組建赴各?。ㄗ灾螀^、直轄市)招生工作組,負責所在地區招生宣傳和咨詢工作。
第七條 ?招生辦公室根據需要組建錄取工作組,負責錄取工作。
第三章 ?招生計劃
第八條 ?嚴格執行國家核定的招生規模,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本著努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教育公平的原則,結合近年來本校來源計劃編制情況、各地高考報名人數及生源質量等因素,綜合分析,制定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
第九條 ?預留計劃不超過學校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1%,用于調節各地統考上線生源的不平衡。預留計劃的使用堅持“集體決策、公平公正”的原則投放。
第四章 ?招生專業及錄取原則
第十條 ?北京郵電大學招生工作將全面貫徹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對考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
第十一條 ?為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信息科技前沿,培養高端急需人才,北京郵電大學設立未來學院,開設“元班”實驗班,招生專業名稱為電子信息類(元班)和計算機類(元班)。
第十二條 ?關于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北京郵電大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為電信工程及管理(中外合作辦學)、物聯網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電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辦學)、智能科學與技術(中外合作辦學)、信息與計算科學(中外合作辦學)、數字媒體技術(中外合作辦學)六個專業。
我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以“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的名稱在本科批次招生,頒發北京郵電大學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以及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學士學位證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辦學地點參見本章程第三條。
第十三條 ?關于調檔比例。根據各?。ㄗ灾螀^、直轄市)招生計劃和生源情況確定調檔比例,調檔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計劃的120%以內。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或批次,調檔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計劃的105%以內。
第十四條 ?關于退檔。對于除高校專項計劃、少數民族預科、港澳臺僑聯招、高水平藝術團等特殊類型招生以外的平行志愿投檔批次,在考生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合格的情況下,如果考生服從專業調劑,我校提檔后不退檔;如果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所報專業志愿已錄滿情況下做退檔處理。
第十五條 ?關于征集志愿。按照順序志愿投檔的批次,若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我校將根據相關省份的招生錄取政策,在相應批次控制線上從高分到低分錄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直至完成招生計劃;若符合條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將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檔的批次,未完成的招生計劃將征集志愿。若征集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計劃,則將剩余計劃調劑到其他生源充足的省份。
第十六條 ?關于體檢。執行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根據專業(類)特點,色盲考生不能報考理科試驗班(信息科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對于通信工程(大類招生)、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智能交互設計、數字媒體技術、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建議色盲考生謹慎報考。
第十七條 ?關于外語語種。根據各專業(類)培養要求,英語專業只招收外語語種為英語的考生;軟件工程、數字媒體藝術、電信工程及管理(中外合作辦學)、物聯網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電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辦學)、智能科學與技術(中外合作辦學)、信息與計算科學(中外合作辦學)、數字媒體技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部分課程采用英語授課,建議非英語考生慎重報考;其他專業(類)不限外語語種。
第十八條 ?關于往屆生和男女比例。對往屆生和應屆生錄取時同等對待,無男女比例限制。
第十九條 ?關于錄取與加分。對享受政策加分的考生,由各省級招辦按照規定加分投檔(不做分省計劃的招生類型不適用,高校專項計劃等特殊類型招生錄取要求詳見其招生簡章)。在安排專業時,以考生不含加分的高考文化課成績為主要錄取依據。我校依據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不含加分)和專業志愿,從高分到低分順序安排專業,各專業志愿之間不設級差。
同一專業(類)錄取時,若考生實際高考分數相同,依次優先錄取有政策加分者、相關科目分數高者。
對于非高考改革省份,相關科目分數比較順序:理工類專業(類)依次比較數學、理綜,文史類專業(英語專業除外)依次比較語文、外語,英語專業依次比較英語、語文。
對于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九個高考改革省份,相關科目分數比較順序:選考科目為物理或者首選科目為物理的專業(類)依次比較數學、物理,不限選考科目要求或者首選科目為歷史的專業(類)(英語專業除外)依次比較語文、外語,英語專業依次比較英語、語文。
對于河北、遼寧、浙江、山東、重慶五個高考改革省份,投檔時將由所在省份招生考試機構按其相關規定直接投檔到專業。
第二十條 ?關于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報考我校時須按照所在省份教育行政部門公布的我校當年各招生專業(類)的選考科目要求進行報考,由所在省份招生考試機構按其相關規定投檔。
對于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將作為專業調劑錄取參考。
第二十一條 ?關于內蒙古自治區考生。在內蒙古自治區實行“分數清”的錄取規則。
第二十二條 ?關于特殊類型招生考生。經我校認定具有高校專項計劃資格的考生、高水平藝術團或高水平運動隊的考生和藝術類考生的招收工作,按教育部、考生所在省份和我校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 ?關于錄取通知書。我校在接到經省級招辦核準備案并加蓋錄取專用章的錄取考生名單后,向已錄取考生寄送由我校校長簽發的錄取通知書。
第二十四條 ?新生入學后,按照國家和學校有關規定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復查不合格的學生,依據招生工作有關規定處理。
第五章 ?其他
第二十五條 ?2023年學費標準:金融科技、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工商管理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商務智能與智慧供應鏈)、法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5000元/年;軟件工程專業一、二年級5500元/年,三、四年級16000元/年;電信工程及管理(中外合作辦學)、物聯網工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7萬元/年;電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辦學)、智能科學與技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8萬元/年;信息與計算科學(中外合作辦學)、數字媒體技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10萬元/年;數字媒體藝術專業1萬元/年,其他各專業(類)5500元/年。另外,將根據住宿條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標準的住宿費,沙河校區和西土城路校區住宿費最高標準不超過1500元/年,海南校區住宿費標準將參照海南省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學校建有完備的“獎、勤、助、貸、補、捐”資助體系,全方位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新生入學時設有“綠色通道”,以保證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順利入學。
第二十七條 ?獎貸學金政策、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專業(類)介紹等詳細情況見當年報考指南等材料及我校本科招生網上發布的信息。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招生錄取工作實施“陽光工程”,學校紀檢監察部門負責對本科招生工作實施監督。學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機構招生,嚴禁與招生錄取掛鉤的亂收費行為,嚴肅查處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錄取資格的行為。我校監察處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62281998。
第二十九條 ?學校以往有關招生工作的要求、規定如與本章程相沖突,以本章程為準。本章程若與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有關政策相抵觸,以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有關政策為準。
第三十條 ?北京郵電大學網址為https://www.bupt.edu.cn/ ,北京郵電大學本科招生網網址為https://zsb.bupt.edu.cn/,電子信箱為[email protected]。咨詢電話:010-62282045,62285045,62283407(傳真)。微信公眾號:北郵本科招生。
第三十一條 ?本章程解釋權屬于北京郵電大學。
本章更新于2023年6月,最新章程以官網為準。
學校始終堅持將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光榮使命,加快打造信息通信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截至2023年5月,現有全國重點實驗室3個(2個牽頭建設,1個參與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網信辦/教育部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1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7個、文旅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5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個,入選首批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大力推進有組織科研,在無線移動通信、光通信、文化大數據、未來網絡、衛星導航與定位、星地計算、物聯網智能感知計算、網絡安全等領域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實現了眾多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新的突破,有力服務了“網絡強國”“文化強國”“航天強國”“制造強國”等國家戰略,科研工作“質”與“量”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學校獲國家科技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研獎勵、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近90項,居全國高校前列,科技創新的價值貢獻度與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
截至2023年5月,學校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200余所國(境)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知名企業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加入中泰高等教育聯盟并擔任常務理事單位,與亞太電信組織、國際電信聯盟等行業特色型國際組織開展深度合作。發揮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作用,開展全球勝任力線上實訓,積極主辦高層次國際會議,持續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的交流合作。與斐濟南太平洋大學、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分別合作建設了孔子學院,獲評“全球示范孔子學院”、“先進孔子課堂”等榮譽稱號。與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聯合成立了“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北京郵電大學瑪麗女王海南學院”,為中外合作辦學事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學校還積極與國家實驗室、行業頭部企業、地方省市政府等開展緊密合作,加強產學研協同攻關,積極服務雄安新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國家戰略規劃區域建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持續提升。
學校標識
?;?/strong>
北郵?;請D案內以鴻雁象征郵,以右下方半圓形天線象征電,單純、醒目、易懂。?;諒?994年10月份開始使用。由中國設計家,高級工藝師李印清同志設計。學?;罩臼峭碾p圓套圓形徽標。環形帶內書寫中英文校名;內環中間圖案上部為展翅飛翔的鴻雁,下部為拋物面天線,寓示著古代鴻雁傳書到現代高科技薪火相傳,并凸顯學校信息通信科技特色。
精神文化
校風
團結、勤奮、嚴謹、創新
校訓
厚德博學,敬業樂群
北郵精神
崇尚奉獻,追求卓越
1955年北京郵電學院成立,隸屬原郵電部,是以天津大學電訊系、電話電報通訊和無線電通信廣播兩個專業及重慶大學電機系電話電報通訊專業為基礎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郵電高等學府。設有線電通信工程系、無線電通信工程系、工程經濟系。
1959年北京電信學院及其附屬中技部并入北京郵電學院。
1960年北京郵電學院被確定為全國64所重點院校之一。 北京郵電科技大學并入北京郵電學院。
1971年北京郵電學院更名為北京電信工程學院。
1973年恢復北京郵電學院建制,教學單位恢復電信工程系、無線電工程系、工程經濟系、基礎部、函授部。
1980年成立郵電機械工程系、郵電管理工程系、應用物理系。
1985年成立計算機工程系。
1986年成立社會科學系。
1989年成立應用科技系。
1993年“北京郵電學院”更名為“北京郵電大學”,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了校名。
1996年成立信息工程系。
1997年應用科技系改為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1997年管理工程系與社會科學系合并,成立管理與人文學院。應用科學技術系改名為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改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成立電信工程學院。
1998年成為全國首批重點建設的61所“211工程”院校。 成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1999年成為全國開展遠程教育試點的四所院校之一。
2000年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管理與人文學院調整為經濟管理學院、文法經濟學院,外語系更名為語言學院,信息工程系更名為信息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更名為自動化學院,電子工程系更名為電子工程學院,基礎部更名為理學院。
2001年成立軟件學院。
2004年成為全國56所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成立國際學院、民族教育學院。 宏福校區正式啟用。
2005年教育部和原信息產業部聯合簽署協議共建北京郵電大學。
2008年成立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人文學院、網絡技術研究院、光通信與光電子學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中心。
2011年成為“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2012年成立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沙河校區開工建設。
2013年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
2015年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中心更名為馬克思主義學院。 成立現代郵政學院。 沙河校區正式啟用。
2016年成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2017年“信息與通信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行列。
2020年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應急管理學院。 組建新的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國際示范性軟件學院)、現代郵政學院(自動化學院)。
2022年“信息與通信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學科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成立集成電路學院、未來學院、瑪麗女王海南學院。
2023年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
以上信息源自官網,數據截止至2023年6月,請以官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