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理、工、經、管、法、文、史、哲、醫、教育、藝術11個學科門類。截止至2023年6月,學校設7個學部35個學院,以及7所附屬醫院。教職工5300余人,在校學生5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4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校園占地面積5300余畝,有A校區、B校區、C校區、虎溪校區和兩江校區。
學校入選全國首批10所“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首批20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承建高校、首批10所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10所“儲能技術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實施高校、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大力實施“本科教育2029行動計劃”,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成立本科生院,全面實施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加強通識教育。61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68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專業進入“強基計劃”,曙光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獲批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大數據與軟件學院入選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與兩江新區共建明月湖新工科教育創新平臺、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持續深化培養體制機制改革,開展科研經費博士、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大力實施“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獲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高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5個;博士生年招生規模1150余人。
學校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先后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13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7個學科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前50名。
大學名稱 | 省份 | 科類 | 年份 | 錄取批次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線 | 專業組 | 選科要求 |
重慶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25/5408 | 425 | (01) | 不限 |
重慶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20/5999 | 425 | (02) | 物理必選 |
重慶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 | 610/7296 | 425 | (03) | 物理必選 |
重慶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類 | 660/3459 | 463 | (1) | 不限 |
重慶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類 | 656/4026 | 463 | (2) | 物理必選 |
重慶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中外合作辦學 | 650/4913 | 463 | (3) | 物理必選 |
重慶大學 | 河北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07/7470 | 430 | ||
重慶大學 | 河北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B段 | 國家專項計劃 | 601/9445 | 430 | ||
重慶大學 | 河北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 | 593/12676 | 430 | ||
重慶大學 | 河北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批 | 邊防軍人子女預科班 | 559/33069 | 430 | ||
重慶大學 | 河北省 | 歷史類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13/1087 | 443 | ||
重慶大學 | 山西省 | 理科 | 2022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類 | 582/5080 | 498 | ||
重慶大學 | 山西省 | 文科 | 2022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類 | 582/5080 | 498 | ||
重慶大學 | 內蒙古 | 理科 | 2022 | 本科一批 | 普通類 | 573/3180 | 427 | ||
重慶大學 | 內蒙古 | 理科 | 2022 | 本科提前批B段 | 國家專項計劃 | 581/2562 | - | ||
重慶大學 | 內蒙古 | 理科 | 2022 | 本科提前批A段 | 高校專項計劃 | 580/2638 | - | ||
重慶大學 | 內蒙古 | 理科 | 2022 | 本科一批 | 邊防軍人子女預科班 | 566/3825 | 427 | ||
重慶大學 | 內蒙古 | 文科 | 2022 | 本科一批 | 普通類 | 572/410 | 459 | ||
重慶大學 | 遼寧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18/5487 | 362 | ||
重慶大學 | 遼寧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批 | 邊防軍人子女預科班 | 590/12099 | 362 | ||
重慶大學 | 遼寧省 | 歷史類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08/871 | 404 | ||
重慶大學 | 吉林省 | 理科 | 2022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類 | 573/4207 | 488 |
學校深化科研管理服務改革,構建起“1+5”新型科研創新體系,以新的體制機制促進高質量成果產出。加強創新體系內涵建設,全面實施基礎研究珠峰計劃、重大項目成果人才培育計劃、重點研究基地構筑計劃、軍民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加強科研前瞻布局,全面融入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推動建設重慶大學科學中心,培育建設超瞬態實驗大科學裝置,推動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等跨學科交叉研究平臺?!笆濉币詠?,新增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臺38個,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2892項(其中牽頭千萬元級以上重大項目53項),榮獲國家獎和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100余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Nature》《Science》正刊論文等均取得歷史性突破,科研總經費屢創新高(2022年達到30億元),發表高水平論文數量和獲權發明專利數量顯著增長。實施人文社科繁榮計劃,獲得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取得明顯成效,高質量成果產出能力不斷增強,榮獲魯迅文學獎,持續推進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區域經濟與科教戰略研究中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地方政府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城市化與區域創新極發展研究中心”“重慶人才發展研究院”等新型高端智庫平臺建設,服務科學決策。實施高水平學術期刊培育資助計劃,主辦的9種期刊入選權威、核心數據庫,榮獲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高起點新刊項目資助,榮獲全國社科名刊、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川渝一流科技期刊、教育部名欄以及中宣部出版局“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等榮譽,新創辦5種高起點英文新刊。
校訓: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
它概述了人才成長的前提是吃苦耐勞,成長的關鍵在于崇尚生活簡樸,成才的途徑唯有勤于學業,做人的根本則是熱愛祖國。
學校大力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實質性合作,已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擁有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各類國際合作平臺近20個。創新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推進研究生全球學術課程、全球學術前沿學科系列講座項目,鼓勵支持師生出國(境)訪學交流,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致力于中華文化推廣,設有泰國勿洞孔子學院、意大利比薩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孔子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積極打造“留學重大”品牌,建成全英文授課碩博項目45個、全英文授課課程300余門。
2000年4月,重慶大學、重慶建筑大學、重慶建筑高等??茖W校合并組建新的重慶大學,新的重慶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2001年,學校共建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同年12月,學校獲準試辦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
2006年2月,學校接受漢辦委托與勿洞市政局共同進行孔子學院的實際建設;同年9月,學校參與舉辦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獨立學院)。
2007年,學校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同年9月,學校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
2008年,教育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協議繼續重點共建重慶大學。
2011年6月,學校被教育部批準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2年11月,學校入選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3年1月,學校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同年,學校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建設高校。
2014年7月,學校被評為2014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同年10月,學校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2016年3月,重慶大學與兩江新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建“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11月,學校獲批教育部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項目。
2017年9月,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12月,重慶大學近代建筑群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同年9月,河鋼集團—重慶大學西南研究院成立;10月,學校與兩江新區共建重慶大學附屬兩江醫院;11月,入選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2月,重慶大學黨委被列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迸嘤齽摻▎挝?。
2019年1月,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項目開工;同月,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同年3月,重慶市腫瘤醫院劃轉為重慶大學直屬附屬醫院;4月,重慶文學院與重慶大學圖書館合作共建“重慶作家書院”;5月,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列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7月,學校成為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簽約成員大學;8月,學校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12月,重慶三峽中心醫院劃轉為重慶大學直屬附屬醫院。
2020年6月,重慶大學附屬中學、重慶大學附屬小學揭牌;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11月,重慶市方志館重慶大學分館揭牌;同月,重慶大學審計處被評為“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12月,重慶大學與南京市簽署協議,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同月,入選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名單。
2021年4月,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劃轉為重慶大學直屬附屬醫院,更名為“重慶大學附屬涪陵醫院”。9月,重慶大學本科生院正式投入運行;12月,江津區中心醫院掛牌“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并成立重慶大學臨床醫學院;同月24日,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成為重慶大學第五所直屬附屬醫院——重慶大學附屬黔江醫院。
2022年1月,入選重慶市高水平“四新”建設高校立項(培育)名單(新工科建設高校立項(培育)名單);2月,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4月21日,重慶大學附屬涪陵醫院揭牌;4月29日,由重慶大學和璧山區共建的重慶大學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6月29日,重慶大學弘深書院成立;7月,成立重慶(重慶大學)高等工程師學院;8月31日,入選實施儲能技術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的高校名單;11月,學校撤銷原有的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歷史學研究中心和哲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同月,獲批成為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
2023年2月,學校獲批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5月12日,重慶大學附屬沙坪壩醫院揭牌;6月19日,重慶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正式揭牌。
以上信息源自官網,數據截止至2023年7月,請以官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