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園坐落在北京市亞運村西南,占地50公頃,由雷學金先生發起興建,于1992年開始建設,1994年6月18日北園建成開放,2001年9月29日南園建成開放。中華民族園是京城第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旨在展示民族文化傳統,增強國民愛我中華的民族意識,促進青少年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同時,也在首都為各民族提供一個面向全國和世界的永久性窗口。
中華民族園分南北兩園,其中北園內有民族村寨16個,建有國內較大的鑄鐵望以及仿真的熱帶榕林、水中溶洞、土林、盤龍瀑布、阿里山神木和滄源巖畫等。少數民族村寨均采用1:1的比例,亭樓屋寨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按少數民族風格,真實再現出各個民族的文化遺存。
在民族村寨,可欣賞和參與各民族歌舞、節慶、生產、競技和技藝等表演活動。整個公園集民族建筑、文化展示、歌舞表演、體育競技為一體,是一座露天的少數民族人文博物館。10多支民族表演隊活躍在各個村寨中,進行吹笙、對歌、紡紗、蠟染等表演,構成一幅獨特的民族風情畫。
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中華民族園)建設有中國各民族的56組建筑,包括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景觀建筑。建筑形式涵蓋中國傳統建筑的所有典型形式——地穴式、干欄式、窯洞式、帳篷式、碉樓式、干井式、天井式、獨院式、吊腳樓、土掌房。為更加真實、全面地營造各民族生活環境,中華民族園在園區中特別建造了園林自然景觀。這些園林自然景觀將各民族的生活同溶洞、瀑布、懸崖、石窟、棧道、異型樹木、河湖、農田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便于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各民族生活環境,也增強了參觀的趣味性、參與性。
白族民居建筑:中華民族園中白族民居建筑多為內相院落式封閉建筑組合,其典型布局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形式。民居外裝修的處理是白族民居建筑與文化、藝術融合的特點。外部均以白灰、墨畫為主調,點綴以石藍、赭色等彩畫。木屋架,青瓦屋面,青石板封檐,與高原地區的大自然空間色彩相映,使建筑、人、環境融為一體。
傣族建筑:傣族景區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47平方米,建筑復原按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傣族典型建筑,規劃形式為“寨”。傣寨由寨門、民居、曼飛龍塔、傣寺、寨心、潑水亭、水井、孔雀亭、橋等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社區。傣族民居為竹木結構,由數十根木柱高架成干闌式建筑。上層住人,下層陰涼寬敞,可圈養畜禽,置放生產生活用具。墻壁為木板或片竹,屋頂通常為歇山草頂或瓦片頂,下層亦常設有腰檐、陡屋面、斜墻板的獨特民族形式和地方特色。
侗族建筑:侗族建筑景區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71平方米,建筑復原按貴州省從江、黎平地區的侗族典型建筑。規劃形式為寨,由鼓樓、風雨橋、寨門、戲臺、民居、水車、碾房、谷倉、稻田等組成。侗族建筑以杉木為原料,民居形式為干欄式。
民族建筑:中華民族園規劃建設中國各民族的56組建筑,現已建成48組(2013年),包括民居建筑、宗教建筑等。建筑形式涵蓋中國傳統建筑的所有典型形式——地穴式、窯洞式、帳篷式、干井式、天井式、吊腳樓、土掌房等。由于在選樣、設計、建材、建設、習俗等方面嚴格遵循文物復制的基本原則,無疑使這批民族建筑具有文物性,為建筑學、人類學、博物館學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景區建筑 “三房一照壁”民居院落、“四合五天井”民居院落、本主廟、戲樓、戲樓廣場、茶社、蠟染房、大理三塔、蝴蝶泉、明清商業一條街、茶館、照壁、城門、餐館等。展覽內容白族民居原狀陳列、白族風情攝影展覽等。民俗活動 “三月街”民俗活動、白族三道茶、白族歌舞、扎染表演、大理特色商品交易等。景區建筑龍井型朝鮮族民居、書房、藥房、酒館、鐵匠鋪、稻田、秋千、水井、曬谷場、朝鮮族餐館等。展覽內容朝鮮族民居原狀陳列、書畫作品展覽、朝鮮族風情圖片展覽等。民俗活動 “老人節”民俗活動、歌舞、蕩秋千、打稻谷、推碾子等。
海草石屋
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中華民族園)民族大橋于2000年11月竣工,總設計師為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中華民族園)院長王平。橋長65米,高16米,寬8米,分上下兩層,將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中華民族園)的南北兩園有機相連。該橋兼收并蓄了白、侗、藏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建筑風格,加以花崗巖、大理石、原木及少數民族繪畫等裝飾,造型巍峨俊美,風格古樸敦厚,成為北京新景。 民族大橋同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中華民族園)榕樹廣場、旋柳廣場、民族園路,共同構成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民族廣場”。
民族大橋
民族大橋取材于四川九寨溝。巨龍般的水流從山頂的杉林中涌出,奔流而下,順臺階式地形層層跌落,形成瀑布。盤龍疊水瀑布寬80余米,高7.5米,屬目前國內較大的瀑布仿真建筑。
海臺草覆蓋
海臺草民居因石頭筑墻、海草覆頂而得名。取材于山東省膠東沿海漢族民居。其較有特色處為屋頂。屋頂覆蓋由當地淺海撈取的大葉海苔草,該種草含有膠質,經雨水沖刷后即粘成一體,既可防風擋雨,又能保溫隔熱,耐腐抗蛀,阻燃性強,可用三四十年。山墻附近的海苔草加厚,猶如駝峰高聳,美觀大方。
最佳旅游時節:四季各有特色。9月-10月的秋高氣爽、楓葉漸紅、銀杏鋪路,此時旅游最佳。
成人通票90元/人,分園門票60/人元。學生通票65元/人,分園門票45元/人。(憑學生證或其他有效證件)。殘疾人憑證件可買特票,通票65元/人,分園票40元/人。一級殘疾軍人憑證免票入園。寒、暑假學生北園票36元/人(憑學生證或其他有效證件)。60歲—79歲老人憑身份證或高齡證可買特票,通票65元/人,分園票40元/人。每名執票成年游客可免費攜帶1.1米以下幼兒一名或80歲以上老人一名入園(老人憑有效證件)。
參觀園中藏族壇城、望天樹和乘坐游船、游覽車請單獨購票。博物館學會會員憑會員證可買特票通票65元/人,分園票40元/人;票既售出,概不退換。20人以上團體,憑單位介紹信可到團體售票處購買團體票。北園全年開放,南園每年4~11月開放;全園開放時間8:30~18:00。
公交
中轉方式:38路轉55路,票價:38路 1元/人 55路2元/人;首/末班車時間:38路 5:30/23:00 、129路 5:25/24:00;下車后沿民族園路向東直走大約500米,到達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
公交車線路:北京觀光3號線,民族園路站下,票價:3元/人,刷卡不打折,下車可直接到景區;北京觀光4號線,民族園路站下,票價:3元/人,刷卡不打折;下車可直接到景區;
地鐵
地鐵8號線,奧體中心D出口;票價:通票2元/人;下車后出地鐵站南行200米右拐可到景區正門。
出租車
起步價13元(3公里),超過3公里每公里2.3元,超過15公里加收50%空駛費(合每公里3元),加收1元燃油附加費。
溫馨提示
1、北京觀光線路運營時間:每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8:00-18:00,10月16日至4月14日9:00-16:00;
2、北京觀光1、2號線聯運將會經過以下景點:大柵欄、前門、箭樓、天安門廣場、故宮、景山、北海、什剎海、鐘樓、北土城遺址公園、民族大道、中華民族園、奧林匹克中心區場館群、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3、北京觀光3號線將會經過以下景點:玉淵潭公園、白塔寺、北海大橋、北海公園、故宮、景山公園、什剎海、鐘樓、北土城遺址公園、民族大道、中華民族園、奧林匹克中心區場館群、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自駕車
途徑:天津-G18-G3(武清/北京/G2方向)-京津高速-化工橋(南五環/京津塘高速方向)-北京;需時: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