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創建于1931年1月,前身是軍委工程學校第二部、第三部和東北民主聯軍測繪學校;先后由原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和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合并組建而成,,校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洛陽市,擔負著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培養信息領域高層次人才的重任。
學校有80余年的辦學歷史,前身是軍委工程學校第二部、第三部和東北民主聯軍測繪學校,先后為國家和軍隊培養20余萬高素質人才。
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首批國家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高校,軍隊唯一的國家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非通用語人才培養基地、全軍出國人員外語培訓基地、外國軍事留學生漢語培訓基地。
學校堅持把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作為戰略性基礎工程,按照信仰立魂、素質立身、氣節立志、本色立業的思路推進育人工程。學校堅持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速推進現代化教學,努力培養造就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優秀軍事人才。
大學名稱 | 省份 | 科類 | 年份 | 錄取批次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線 | 專業組 | 選科要求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廣東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女生 | 606/17721 | 538 | (106) | 首選物理,再選不限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廣東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女生 | 604/19153 | 538 | (107) | 首選物理,再選地理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廣東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男生 | 603/19615 | 538 | (105) | 首選物理,再選不限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廣東省 | 歷史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女生 | 588/2950 | 532 | (104) | 首選歷史,再選思想政治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廣東省 | 歷史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女生 | 586/3247 | 532 | (103) | 首選歷史,再選不限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廣東省 | 歷史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男生 | 567/7058 | 532 | (101) | 首選歷史,再選不限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廣東省 | 歷史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男生 | 564/7730 | 532 | (102) | 首選歷史,再選思想政治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提前批A段 | 普通類 | 600/8671 | - | (02) | 物理必選 |
學校建有理、工、軍、文、管交叉融合的學科專業體系,測繪導航、外國語言文學、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特色優勢鮮明?,F有8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0個全日制專業學位授權領域,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開辦78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軍隊(省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特色建設專業。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測繪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進入國家A級學科,其中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排名蟬聯全國第二。
學校占地面積近8000畝,校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洛陽市澗西區,交通便利,校園環境優美。學校教學科研場地場館先進、設施設備齊全,擁有各類實驗室和教學訓練場館400余個,建有數學工程與先進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病毒防御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數字程控交換技術工程中心、中國遙感定標場等國家級教學、科研實驗平臺,擁有萬億次高性能計算集群系統、網絡對抗訓練靶場等。建有游泳館、體育館、地下射擊場、汽車駕駛場等訓練場所。建有全軍單體面積最大的圖書館,館藏圖書320余萬冊,數字文獻資源355TB,校園網絡實現全覆蓋。
學?,F有2000余名教學科研人員,擁有博士生導師153人、碩士生導師447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863計劃信息領域相關專家7人,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專家2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優秀教師33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何梁何利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求是獎和軍隊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獲得者12人,全軍科技領軍人才3人、學科拔尖人才7人,4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4人被評為“全軍資深翻譯家”。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學校學術氣氛活躍,科研實力雄厚,成果豐碩,是軍事信息領域科研創新的基地。先后承擔了“863計劃”、“973計劃”、核高基等國家、軍隊重點科研項目3000多項,在“太湖之光”巨型高速計算機研制、“中國天眼”FAST超級射電望遠鏡建設、載人航天、探月計劃、量子信息、北斗導航、國家高速信息示范網等重大專項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1999年以來,學校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國家自然科學、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0項、軍隊(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85項。一大批成果在奧運及“兩會”安保、9·3閱兵、G20峰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海外護航、”洞朗”對峙“和平使命”聯合軍演、抗震救災等重大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先后有6篇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41篇論文獲全軍(省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36篇論文獲軍隊(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先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600余人次獲國際、全國各類學科競賽一等獎以上獎勵,1人獲得“鐘家慶”數學獎、3人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人獲國家網絡安全優秀人才獎、2人獲國家網絡安全優秀教師獎,1個團隊獲全國首屆高校網絡安全聯賽唯一特等獎,學員代表中國參加世界無線電測向錦標賽、世界軍事定向越野錦標賽,取得優異成績。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找韵笳骺萍?、自由的天藍色為背景,中上部綴以鮮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表明院校所屬;下部以純白色字母"1"和靈動、飄逸的紋帶承托;“1”代表學校勤力治學、努力辦學,奮發向上爭奪第一;同時又表示信息(information)的英文首字母“I”,表達學校性質。
求是、創新、奉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校歌》
迎著時代挑戰,迎著科技較量,我們在中原集合。
勵志學業,勇于創新投身國防。
勵志學業,勇于創新投身國防。
信息在多維空間,信息在無形戰場,信息在前沿陣地,
信息在指揮心臟,信息是戰斗力,信息是勝利保障。
信息是戰斗力,信息是勝利保障。
面對高科技戰爭,面對信息化戰場,我們從黃河出發,肩負使命,勇攀高峰獻身國防。
肩負使命,勇攀高峰獻身國防,獻身國防。
信息工程大學
1999年6月,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合并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2016年6月,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已經由原總參謀部轉隸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訓練管理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2017年6月,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合并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
2017年9月,成為首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高校。
2021年7月,與河南省人民政府、鄭州大學牽頭共建河南省首個省實驗室嵩山實驗室。
以上信息源自網絡,數據截止至2021年5月,請以官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