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洞位于貴州省織金縣官寨苗族鄉,它是目前貴州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洞內恒溫16度,夏季的天然大冰箱,冬季的天然大溫室。它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一座規模宏偉、造型奇特的洞穴資源寶庫,洞內具有全國已探明規模大、發育完善的喀斯特地貌。是一個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觀光游覽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科學內涵底蘊深厚、地方民族特色濃郁、文化氣息濃郁、極具觀賞科普價值的世界地質公園。
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面積170平方千米,由織金洞、綺結河和東風湖3個園區組成。地質遺跡豐富,包括巖溶遺跡、古生物化石遺跡、地層巖石遺跡、構造遺跡。巖溶遺跡有洞穴、峽谷、天生橋、天坑、高峰叢、丘陵、單面山、象形山和水文。其中:峽谷有V 型、箱型、地縫式、盲谷式、干谷式等形態類型;大槽口天坑是全球容積最大的天坑之一;犀牛望月天生橋是國內外十分罕見的巨型雙孔彎曲狀天生橋。
豐富的地質遺跡以下三疊統海相碳酸鹽巖為物質基礎,集中分布于織金洞、綺結河、東風湖三片相對獨立,卻又以綺結河為紐帶緊密相連的喀斯特地貌單元內,共同構成一個以洞穴、峽谷、天生橋、天坑為核心,集形態雄偉、典型、優美、珍稀的高原喀斯特景觀,及豐富多彩的人文和生物景觀于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原名打雞洞,位于縣城東北23公里處,是貴州旅游線上最璀璨的名珠??椊鸲词且粋€多格局、多層次、多類型的高位旱洞,洞內巖溶生長獨特,景物規模宏大,雄偉壯觀,千姿百態,精妙絕倫。全洞初勘長12.1公里,面積達70平方米,兩壁最寬處173米,垂直高度多在50~60米,最高處達150米。洞內空間開闊,地形起伏迭宕,巖溶堆積物達40多種,囊括了世界溶洞所有的形態類別。全洞開放7個廳堂,有112處景物、景觀。洞內遍體潔白,高17米的“銀雨樹”以及形態各異的“塔松”、“卷曲石”、“穴罐”、“雞血石”等堪稱稀世珍品,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河科研價值。經有關專家、學者考察,被譽為匯集天地美景、天下奇觀一洞的“地下藝術寶庫”和“舉世無雙的巖溶博物館”。經考察世界著名溶洞并進行對比證明,織金洞的規模、巖溶色彩、形態均名列世界溶洞前茅。
1、從貴陽可乘座貴陽至織金的大巴,全程高速,票價45元(僅供參考)。僅1.5小時車程到達織金客運總站下車,在車站門口大道邊公交站臺上可等候織金至織金洞的專線車,從縣城到景區,經過客運總站,每十分鐘一班,全程車費10元。
2、如果在縣城住店的游客,第二天可在北大街沿線的公交車站臺上等候織金至織金洞的專線車。
1、買票至畢節飛雄機場。
2、下飛機后,可自駕車至織金洞,全程約113.6公里,耗時1小時30分鐘。
3、下飛機后,也可乘坐去安順的汽車、途中有織金洞、那里下車即可。
1、從貴陽可乘座貴陽至織金的大巴,全程高速,票價45元。僅1.5小時車程到達織金客運總站下車,在車站門口大道邊公交站臺上可等候織金至織金洞的專線車,從縣城到景區,經過客運總站,每五分鐘一班,全程車費10元。
2、如果在縣城住店的游客,第二天可在北大街沿線的公交車站臺上等候織金至織金洞的專線車。
織金洞景區以沉積巖為主,地面巖溶較為發育,溶溝、溶槽和石灰巖峰群、溶洞、伏流等以巖溶地貌為主的景物,景觀共200余處,形成景區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
1988年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稱號。
1991年被國家旅游局評選為中國旅游勝地40佳之一。
1994年織金洞唯一代表亞洲加入國際洞穴旅游協會,與黃果樹瀑布、龍宮、紅楓湖三個國家級景區形成了貴州西部旅游黃金環線。
2004年1月,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成功申報并取得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2005年10月23日,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評選活動之“中國最美的旅游洞穴”榜首。
2006年,被批準為中國國家自然遺產。
2008年,被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2013年9月,被評為中國最美國家地質公園之一 。
2014年1月15日,獲得中國201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候選資格。
2015年9月19日(日本時間下午17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加入世界地質公園。填補了貴州沒有世界地質公園的空白。成為貴州省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