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營建年代約自11世紀初至13世紀初。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在中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陵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它承接鮮卑拓跋氏從北魏平城到黨項西夏的拓跋氏歷史。
景區占地面積58余平方公里,核心景區20.9平方公里,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勛戚的陪葬墓,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縱長方形的獨立建筑群體,規模同明十三陵相當。吸收自秦漢以來,唐宋皇陵之所長,又受佛教建筑影響,構成中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故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滾鐘口,古為賀蘭山勝境之一,是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其擁有的花崗巖風蝕地貌景群。這里還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建筑,反映了當地宗教派別和睦相處的氛圍。被聯合國人居環境發展促進會等組織聯合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滾鐘口的歷史典故、傳說和大型建筑遺址之謎更讓滾鐘口添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被聯合國人居環境發展促進會等組織聯合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
西夏陵又稱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歷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于寧夏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
景區占地面積58余平方公里,核心景區20.9平方公里,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勛戚的陪葬墓,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縱長方形的獨立建筑群體,規模同明十三陵相當。吸收自秦漢以來,唐宋皇陵之所長,又受佛教建筑影響,構成中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故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目前開放的王陵有昊王陵和雙陵兩處,與陵區遺址相呼應的是西夏博物館,博占地5300平方米,為仿西夏建筑造型,風格別致,形成了濃郁的民族建筑風格。
在銀川市西北約50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的拜寺口內,坐落著一對古塔,它們就像兩個孿生兄弟守衛在山口兩旁,顯得格外挺拔。拜寺口雙塔坐落在賀蘭縣西部的拜寺口。自銀川乘車順沿山公路向西北行,約半個多小時即可到達。拜寺口雙塔矗立在拜寺溝口左側的一架紫色山峰前的一個方形平臺上。兩塔東西相距百米,像一對情侶,含情脈脈,形影不離。人們懷著敬仰之情,送給她們許多美麗的名字:“相望塔”、“夫妻塔”、“山神塔”、“海神塔”、“飛來塔”。
拜寺口雙塔是一對磚砌佛塔山口東側的塔稱為東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層,每層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種獸頭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層高,較東塔粗壯外形呈拋物線狀,曾發現梵文、西夏文題記和元代銀幣等。
三關古長城位于銀川城40余公里的賀蘭山東麓,系寧夏通往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通要道。明政府為邊防安全,在三關口筑長城(明稱為邊墻)、設關隘,成為當時寧夏鎮城防的“四險”之一。后幾經重修、增筑。墻體綿延山峰之巔,山陡壁峭,地形險要,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三關口綿延縱橫的長城與墩臺、烽火臺左右聯屬,有西控大漠,扼咽喉要道之險。
75元,包括:西夏博物館、西夏史話藝術館、西夏碑林、三號陵遺址、一號和二號遺址。6歲或身高1.2米以下兒童免費。6-18歲和學生享受門票半價優惠。
景區內沒有購買水和零食的地方,景區門口的小店淡季時也經常不開,所以在前往景區游覽前最好準備好飲水和食物。
公交
銀川市內乘1、2、4、18路公交車到火車站,然后包車前往。包車價格約為30-40元/車。 銀川旅游汽車站(北門汽車站):每天有車發往西夏王陵,發車時間為8:30、9:30,返回時間為13:30、15:30,票價9元/人,行程約70分鐘。
旅游專線
每年4月20日至10月20日運營,由銀川新月廣場發往西夏王陵,沿途經過中山公園北門、人民廣場、火車站等站點。周一至周五 9:00發車,中午12:00由西夏陵返回;周六周日9:00、13:30發車,12:00、17:00由西夏陵返回。單程全程票價8元/人。(“五 一”、“十一”期間,會根據游客人數隨時增加班次)。
自駕車
銀川市區內走北京路向西到頭,在丁字路口向南拐上110國道,直行10公里,路西即到。景區內設有面積很大的停車場。
引黃灌溉區有天然魚類23種,黃河鯉魚馳名中外。這種魚體態豐滿,肉質細膩,用其烹飪的各式名菜味道鮮美,還寓“鯉魚跳龍門”、“連年有余”等濃厚中國民間喜慶色彩之意,為宴席增光添色。隨著淡水養殖類的發展,黃河鯉魚被人工飼養,品種也有單一的黃河鯉魚發展為紅鯉、荷包鯉、散鱗鏡鯉、門鯉、荷元鯉等品種。
發菜,是一種藻類, 因風干的發菜形狀、色澤酷似婦女的頭發而得名。 它大多生長在干旱草原、 荒漠、平灘荒地和低山小 丘,我國的甘肅、陜西、 青海、新疆均有生產,而 以寧夏最為著名。 寧夏生 產的發菜色澤烏黑、絲長 柔韌、質地優良。寧夏不 僅是發菜的生產區,而且是最主要的交易集散地, 年成交量達到全國總產量 的80%以上。發菜的蛋白質含量達20%以上,比肉類、牛奶、雞蛋都高;而且含 鈣、磷、鐵、脂肪、糖類及多種維生素,是一種高檔食品,與海參、魚 肚、燕窩、魷魚、猴頭、魚翅、熊掌合稱為“美味八珍”。 用它制成的菜肴,風味獨特,別具一格,又因其與“發財”諧音,是喜慶宴席必不 可少的山珍,自然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發菜還有用價值助消化,解積膩,清腸胃,降血壓,治療婦女 病、能加速傷口愈合。
即吳忠珍珠米,以品質佳而著稱,清朝曾被列為朔方貢米??滴踉L寧夏時欽點為宴席主食,稱為“珍珠梗米”。珍珠米粒圓、色潔、油潤、味香, 蛋白質、脂肪含量高,營養豐富。用其蒸制的米飯,潔白晶瑩,粘而不膩,油潤香口,特別是吳忠青銅峽市葉盛“百皮大稻”加工的精米,更是精品。
產于海拔2600米左右的賀蘭山懸崖上,石料結構均勻,質地細膩,剛柔相宜。呈天然深紫和豆綠兩色,有的還巧夾著玉帶、云紋、眉子、銀線、石眼等結構,似云、似月、似水、似山的國案,雅趣天成,經能工巧匠雕飾刻制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護毫、耐用,加蓋后硯內余墨數日不干不臭等奇效。 賀蘭石天然形成深紫綠兩色,相互輝映,色彩鮮明,紫底綠彩,形態繁多奇妙,好像平柔紫絨上鑲嵌著各式各樣的翡翠。除兩彩、三彩、多彩外,還有"石眼"、"玉帶"、"銀線"、"云紋"等特殊結構,妙不可言。 雕刻藝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態的賀蘭硯。歷史上賀蘭硯曾與端硯、歙硯齊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說。它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深受歷代書法家喜愛,公認為硯中佳品。 除刻制硯臺外,賀蘭石還被用來刻制成印章、鎮紙、筆架等,都是雅致的文房珍品。